在重点城市开通HSPA+是一次有限度的“试探”行动,此举也意味着未来几年的网络演进策略中,在LTE和HSPA+之间做出了一次抉择。
近期,从董事长常小兵到其下属部门经理多次在各种场合宣布,年内将在重点城市开通HSPA+,网络下行速率将由目前的14.4M提升至21M,此举被看做在2011年的一项重点工程。
但是据记者了解,受制于终端和应用的不成熟,此次升级将是一次无论从规模、范围还是目标来说都有限度的“试探”行动,其最大的现实意义也许仅是保持3G网络的理论速率优势和满足部分笔记本电脑上网流量需求,然而对于未来几年的网络演进策略来说,此举却意味着在LTE和HSPA+之间做出了一次抉择。
升级:技术上没有难点
据记者了解,此次网络升级的具体形式为“55+1”,其中北京将只完成热点地区覆盖,时间将在“5·17”之前。
有曾参与WCDMA网络建设的设备商工程师告诉记者,实际上当初在进行3G设备采购时就要求硬件支持HSPA+,因此现在网络通过软件即可实现升级,“升级投资几乎可以忽略”。
据记者了解,3GPP中定义的HSPA+技术包括64QAM高阶调制、MIMO、DC、DB等技术,目前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主要是支持64QAM、DLMIMO技术;阶段二主要是支持64QAM+MIMO技术、DC技术;阶段三主要是支持64QAM+MIMO+DC技术;阶段四主要是支持64QAM+MIMO+DB。本次升级HSPA+采用了第一阶段的64QAM技术,美国运营商AT&T等早已应用了这一技术。
目前,爱立信、华为、中兴等多家设备商正在参与网络升级和业务测试工作,内容包括网络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厂家间的兼容性测试等。一位华为技术专家表示,华为是上述设备商中升级城市最多的。
陕西周双阳向记者表示,HSPA+对于网络应用及性能有多方面的改善:一是提升网络容量,二是提高系统峰值速率,三是降低每比特数据传输成本,四是提供更多种类特别是高速率业务产品,五是使网络结构更加合理。而在北京负责3G网优的林姓工程师告诉记者,由于HSPA只支持16QAM调制,因此北京从HSPA到HSPA+最大的好处是信道利用率提高了,在热点地区网络就可以容纳更多的3G流量。
运营:眼下只有数字意义
然而,既然技术上不存在难点,投资上也没有多大压力,为什么不在全国推行HSPA+的全面覆盖呢?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市场与战略部主管常刚表示:“HSPA+技术需要端到端支持,运营商要考虑终端支持情况。”
此前,销售部总经理于英涛曾泄露“天机”:HSPA+终端数量和质量仍然掣肘着该技术的发展。据了解,目前已经确定“5·17”前推出的几款21MHSPA+产品均为上网卡,主要由华为和中兴提供。且据内部测试,这些上网卡的实际应用速度远低于21M。
有媒体报道称,北京有手机用户已发现HSPA+信号。前述北京工程师告诉记者这不可能,不同手机对网络状态的显示方式不同,有的手机在下载时有时会显示H,但那仅表示在使用HSPA下载,据他所知,目前北京市面上极少有商用终端支持HSPA+,而且支持也不会显示。
GSMA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支持HSPA+的终端共50款,其中包括34款内置模块、4款数据卡,手机仅摩托罗拉Atrix4G、HTCMytouch4G、T-MOBILEG2和华为U8800四款。
在这种情况下,四川通信设计院程德杰认为,HSPA+升级更多的只是一种指标意义,因为HSPA+并不能解决当前最重要的3G覆盖与容量问题,客户的感知并不能获得明显提升。程德杰认为,其实这种情况和中国电信曾考虑升级现有EVDORev.A版本网络到Rev.B是一样的,在覆盖不提升,无线网络容量不增加(核心是载频数量不够)的情况下,仅仅提升BTS和移动终端之间的理论连接带宽,对客户的感知并没有提升,何况客户要享受更快的理论连接带宽,还必须更换支持HSPA+或Rev.B的移动终端。也是基于上述考虑,中国电信的Rev.B升级仅仅局限于部分城市的试验网,而没有大面积推开。
另外,常刚指出,除终端短缺外,实现HSPA+的另一个挑战是基站的传输带宽,传输的IP化仍未完全实现。
实际上,升级目前最大的价值在于为大量消耗流量的笔记本电脑上网卡找一个新的流量出口。2011年1月份,上网卡用户新增29万,占当月新增3G用户的约20.07%。
除了在北京仅升级热点地区的HSPA+以外,在其他地区,据《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了解,此次升级也并未大范围全网铺开。“有潜力的数据业务区是发展重点,比如在深圳甫田、关内选取卖场、写字楼、学校、商圈等不同场景部署,在关外也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意义的试验点。”深圳网络优化部门的专家告诉记者。